感冒受風寒,主要風寒外邪引起,症狀繁雜,通常不知如何選用合適方劑,以下簡單的差異區別來分享「十神湯」、「九味羌活湯」、「荊防敗毒散」這三方是常用的治療感冒的「時方」。
「十神湯」古人用在「時氣瘟疫」,因此對於流感,或是季節轉換時的感冒都可以適用,而頭痛的症狀特別明顯,但是沒有明顯的身體痠痛,是特別是用的狀況。但對於感冒時有流很多汗的人,並不適合,因為本方的發散力較強,這是要注意的。
「九味羌活湯」與「荊防敗毒散」的治療症狀比較類似,都是「發汗祛溼」,臨床上身體痠痛的情況特別明顯,因為「濕邪」的因素引起,但是「九味羌活湯」有一個特點,就是有裏熱,所以會出現口渴的現象,或者是舌質紅,舌苔帶有微黃色。
「荊防敗毒散」沒有裏熱的現象,反而表症略多,例如出現皮膚癢、腮部腫大等現象。如果原本體質虛弱,或是感冒超過一週身體虛弱,就應該改用「人參敗毒散」,來調補元氣,增強抵抗力。
此外「感冒藥不只治療感冒」,例如 「九味羌活湯」也常用於風濕性關節炎;「荊防敗毒散」用於皮膚病,關節炎等。所以古人常說「醫必有方而不執於方」,不僅執方劑內容與比例的調整,在臨床應用也不是單一作用而已。 另外在風寒感冒的預防與預後,應該注重元氣的補充,所謂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,不是一昧地服用以解表、解毒藥來防治疾病,或是過量服用解表藥祛邪,反而逐宼但傷己。可以加人參或補中益氣湯等以補元氣,自然能有效的預防疾病與不留後遺症的痊癒。
*本文僅供學術討論分享,治療疾病應找專業醫療人員。